1、湖北省生態保護紅線
湖北省生態保護紅線總面積約4.15萬平方公里,占全省國土面積的22.30%。湖北省生態保護紅線總體呈現“四屏三江一區”生態格局。“四屏”指鄂西南武陵山區、鄂西北秦巴山區、鄂東南幕阜山區、鄂東北大別山區四個生態屏障,主要生態功能為水源涵養、生物多樣性維護和水土保持;“三江”指長江、漢江和清江干流的重要水域及岸線;“一區”指江漢平原為主的重要湖泊濕地,主要生態功能為生物多樣性維護和洪水調蓄。本項目位于宜昌市西陵區中南路與峽州大道交匯處,根據《省人民政府關于發布湖北省生態保護紅線的通知》(鄂政發[2018]30號),項目建設用地不涉及該文件劃定的水源涵養、生物多樣性維護和水土保持等生態保護紅線區域,項目選址選線位于該文件確定的生態紅線范圍之外。因此項目建設符合生態保護紅線要求。
2、環境質量底線
項目所在區域環境空氣屬于二類功能區,項目所在區域地表水為長江,屬于Ⅱ類地表水體,項目所在地聲環境屬于2類、4a類聲環境功能區。根據環境質量現狀監測數據,項目
所在區域大氣環境、地表水環境和聲環境質量現狀均滿足相應環境功能區劃要求。根據工程分析可知,采取環評提出的措施后,項目大氣污染物均能達標排放,廠界噪聲達標排放,固體廢物合理處置。營運期純水制備產生的濃水、檢測儀器后段清洗廢水依托一期工程污水處理系統處理后,回用于一期氣瓶水壓測驗、氣密性檢驗和氣瓶內部清洗。經隔油池預處理后的食堂廢水與生活污水一起進入化糞池處理后,接入市政污水管網,進入臨江溪污水處理廠深度處理達標后排放;實驗廢液及設備儀器首次沖洗水暫存于危廢暫存間,定期交由有資質單位處置。綜上所述,本項目在認真貫徹執行國家環保法律、法規,嚴格落實環評規定的各項環保措施,加強環境管理的情況下,本項目建設不會改變區域環境質量功能,不會導致區域環境 質量降低,符合環境質量底線要求。
3、資源利用上線
項目的建設及運營不涉及直接開發或大量取用水資源、礦產資源、燃料、生物資源等自然資源,項目在設計及施工過程按照國家節能環保要求進行實施,選用的運行設備均為
國內較為節能的設備,故項目的實施符合資源利用上限要求。
4、生態環境準入清單
本項目位于宜昌市西陵區峽州大道與中南路交匯處,根據《宜昌市“三線一單”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實施方案》中附件10宜昌市西陵區生態環境準入清單可知,項目所在地為湖
北省宜昌市西陵區重點管控單元1,環境管控單元編碼為ZH42050220001,屬于重點管控單元。